| 避开投资“陷阱”,理性投资_投资者保护主题教育活动_投资者关系_重庆川仪 -

(603100.SH)

En

投资者保护主题教育活动

NVESTOR INTERACTION

5.15投保 | 避开投资“陷阱”,理性投资

来源:董事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17 浏览量:


投资者保护宣传

培养正确投资理念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


5月15日,是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旨在积极倡导理性投资文化,强化投资者保护意识,全面构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新格局。




2024年活动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素养为目的,宣传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持续推进行业诚信文化建设,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活动主要内容




普及金融投资基本知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观念,围绕“三适当”原则,向消费者充分说明产品基本信息、风险特征、收益特征、投向、费用等情况,倡导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购投资产品,提升消费者科学理性选择投资产品的能力。

普及理财与投资型保险的区别,宣传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注意事项,提示销售误导风险。普及养老金融知识,倡导消费者结合经济情况、风险偏好,理性合理规划自身保险保障。

提醒消费者远离非法推荐股票基金期货、非法代客理财等行为,警惕“保本高收益”等虚假宣传,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提示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资。





理财小知识







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




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认清银行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均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应提高警惕。




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




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首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官方网站、热线等咨询核实。




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




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切忌侥幸心理、赌博心态。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投资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拒绝与陌生人共享实时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投资陷阱的常见套路



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分子为了引诱群众上当受骗,达到非法集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手段骗取群众信任:

1.装点公司门面,营造实力假象。

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貌似合法,实则没有金融资质。这些公司或办公高档豪华,或投入重金通过各类媒体甚至央视进行包装宣传,或高档场所(如人民大会堂)举行推介会、知识讲座,邀请名人、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展示与领导合影及各种奖项,欺骗性更强。

2.编造投资项目,打消群众疑虑。

从过去的农林矿业开发、民间借贷、房地产销售、原始股发行、加盟经营等形式逐渐升级包装为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海外上市、私募股权等形形色色的理财项目,并且承诺有担保、可回购、低风险、高回报等。

3.混淆投资概念,常人难以判断。

不法分子把在地方股交中心挂牌吹成上市,把在美国OTCBB市场挂牌混淆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4.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致富”神话。

高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一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避开投资陷阱的“三看三思三不要”




三看


一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的批准文书,并向监管部门核实真伪;

二看:投资理财产品是否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

三看:资金投向领域是否真实、安全、可靠。

三思


一思: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

二思:投资收益是否符合市场经营规律;

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三不要


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因为他们往往拉大旗作虎皮;

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专家推荐,因为他们也可能被骗了;

三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因为高利息的钱都是自己的本金。






Baidu
map